Author: igt

一天忙完過後,我最享受的就是晚上開着音樂的寧靜時光。喝過了溫暖的茶後,我在仔細的把杯子洗乾淨,看着自來水從水龍頭平靜的流出,在杯子表面上沖起無數小小的氣泡,氣泡破了又聚起,那動態讓我出神。自我小時候,在家裏就像現在很多人一樣都有工人照顧。那時候的我,連一個杯子都不會自己洗,起居飲食得到的照顧無微不至,而我的任務就只有好好地讀書,其他甚麼事都不必操心。要說是在溫室環境下成長的話,我不會否認。這種日子一直到我來到英國上學後,幾乎可以說是遇上了180度的轉變。就像很多人一樣,一個人過來讀書,身邊莫講是工人,就連家人也不在,能照顧自己的,就只剩下我自己一個。那時候我在讀書以外,還開始自己學習做飯,買餸煮飯煲湯,由初時的笨手笨腳,到後來熟能生巧,那改變自己並沒很大意識,在家人眼裏也許足夠嚇他們一跳吧。此外我還試過因為要搬屋,買了的新傢俬要自己砌,之前沒有想過自己竟能做到這些,但後來一邊做,才發覺那些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當時因為我住的是shared house,我還要負責輪流做家務,既要洗廁所,又要清理花園,跟我小時候的生活完全是兩個世界。如果你問我,這些經歷的回憶是怎樣的?我會說是甜美的。可能你會覺得我好傻,但從這些細微事情裏,我連自己都察覺到自己的成長。從小時候甚麼都不會的小女孩,在經歷了英國生活後我變成了一個很會照顧自己的人。甚至於,如果沒有那時候的獨立磨練,也不會有我後來自己成立公司這份勇氣。其實很多移民英國的朋友都會被別人稱為有着很大勇氣,這個我完全認同,因為移居一個這麼遙遠的地方,從生活環境、社會習慣等許多事你都要從新學習、從新適應。在香港待着,一定比起在英國開展生活讓你更易適應。又至少,再困難,你身邊都會有許多朋友和家人陪伴在側,但當你到了英國,所有事從頭開始,你有可能要單打獨鬥,那份決心和勇氣都不容易。對於那些剛到英國的朋友們,我好想跟你們說,你們是「好叻」的,因為你們能夠踏出很多人都不敢踏出的一步。你們知道即將要面對的是多麼大的困難與多麼多的挑戰,但別害怕,因為許多人,就像我一樣,也曾經走過相似的路,而我們都把所有困難一件一件的克服了,重要的是你的信心。我相信每一位香港人都是超人,你們能人所不能,只要好好的努力和保持信念好好走下去,你自然會驚訝地看到自己的成長。...

下班時份身邊的人們都行色匆匆,一陣秋風吹過頸畔,帶來一點涼意。我不禁停下了腳步,望着這個我所愛着的城市,同時想起另一個我深愛的城市。倫敦這時已經深秋,是可以穿上大衣的時候了吧。那時候到英國上大學,大部分朋友都在畢業後陸續回港,選擇繼續進修的我,因為剛到倫敦時認識的朋友不算多,也沒有家人陪伴,初時與寂寞作伴,尤其是在寒冷的日子,特別教我思鄉。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開展生活,想要一時三刻就習慣並不容易,好多生活上的習慣需要改變,即使思緒團團亂轉,旁邊要找到個人能聽你傾訴也不容易。緣份無法解釋,而我走上信主的路,只不過源起於一次偶爾經過Trafalgar Square。當時見到有教會在做廣東話崇拜,那一刻的好奇把我帶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那時我不過想隨便走進去看看,結果沒料到就這樣認識了一班朋友。當時很多香港人留學生和職青都有參加教會,是個很好的supporting network。團契的兄弟姊妹對大家互相之間總是很關顧很熱情,喜樂時有人共我一起分享;遇上困難或挫折時,也有人與我一起禱告、一起分擔、一起同行。我後來也在這教會信主和洗禮 ,而當時這班朋友也一直陪伴我走過很多人生的轉折點,甚至至今回到香港我們仍保持聯繫。並不是想刻意宣揚自己的信仰,但從我自己的經驗去看,在初初到英國沒有很強的人際關係網絡之前,我們總是有機會感到孤獨,甚至在遇到困難時會覺得一個人去面對很吃力。即使身邊有很好的伴侶,也未必每每可以解決到那種恐懼與無助。我當時進了教會讓我得到了很大的幫助,但其實無論你是否有信仰也好,試着去找一些當地團體去加入,總不會是件壞事。像我返教會,又或許找一些義工團體、興趣班、運動體育會等等,按你的興趣與喜好,讓自己有一個面對多些其他人,包括本地人又或者同樣是來自香港的朋友也好,總之就是讓自己多點見人,不要把自己收起來,這樣對於你接下來要建立的社區人際網絡也好,對於你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好,這都應該是有好的影響的。這世界上最強壯的人,也不可能永遠一個人走每一段路,在英國既然要展開新生活,就好好讓自己投入新的環境,認識新的朋友,你必定會更快適應,也會更快的找到更好的生活質感。...

晚上工作過後,我開着喜歡的音樂在聽,享受着寧靜的時光,桌子上的相架裏,放了一張舊照片,記載着是我那些年在英國留下的回憶。近來移民再次成為熱話題,不少朋友都在討論應該移民到甚麼地方去。同一個問題給我的話,相信你們都知道我的答案是哪裏了吧。英國除了載滿了我好多的回憶之內,即使單單講這個國家對我來說的魅力,從來都遠遠超過任何其他每一個香港人熟悉的移民熱點。 英國最奇妙之處是那裏的多元文化,我在倫敦工作和生活時,得到很多機會去和不同國家的人接觸和交流。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讓我看到世界之大,並不只是地理上的廣闊,也在於人心。那段日子對於我自己的成長也有很深刻的影響,因為目光的擴闊,讓我學懂了怎樣去體察別人和理解其他人的想法。當時我還不知道這些學習對於我今天的工作,竟然可以帶來如此大的幫助,如果說沒有那段英國的時光,就沒有今天的我也許並不誇張。很多人說英國另一個吸引人之處,在於她位處歐洲,除了國內有不少值得前往的景點外,只要乘坐飛機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歐洲不少城市,而且機票也相當便宜。這個我十分同意,因為我也正正是每逢有多幾天的假期,就必定會找個歐洲城市去遊覽。 其實這個經驗和我剛剛所說的擴闊眼光也是同一件事,因為除了在英國當地可以遇上來自各國的朋友,親身跑到那些充滿異國情調的國家,也同樣是令我得到了更多的學習的機會。從那不同國家的語言、建築,甚至食物,你更加深深明白到每個地方都因為其歷史背景而發展出不同的面貌。在小小的歐洲之內,你能夠看遍許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我並不想刻意作比較,但這個機會相比起很多其他地方如美加澳洲,或者就沒有了這方面的優勢。 移民除了看將來生活的便利及適應之外,能否讓你得到進步的機會,我覺得也是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尤其是如果你有小孩子,英國能夠給予他們眼界的成長會是非常明顯的,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所以給你分享。你,又有沒有不同的看法或是經驗想告訴我呢?...

今天在辦公室繼續一如既往的忙碌時,聽到門鈴響起。以為是客人上來會議,轉眼卻見到同事抱着一大個禮物籃走進來。未把禮物籃內的信件打開,我心裡已經知道是她給我送來的。英倫移民Janine Miu#22:文件安排以外,移民顧問的真正價值她是誰?就是我們成立公司不久後的一位很好的客戶。這位客戶我們足足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去跟進,中間許多的風雨我們可以說是一直並肩走過。上月香港九號風球的那天,收到了移民局的電郵,知道她已正式取得永久居留資格,我的快樂不比她少。收到那禮物籃對我來說意義是重大的,因為做移民顧問工作,服務客戶是理所當然的。客戶成功拿到永居或護照,其實沒有必要向我們道謝。但在這幾年間,我們幫忙過的許多客人都會在不同階段的成功之後給我寫信、送禮物給我感謝。這些都是讓我感動的回應,因為從這些互動當中,我看到他們是真心感謝我給予的幫忙,而非僅僅是商業上的關係。這些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夠做得更好,也希望我們幫助的每一位客人,可以感受到我們這份的真誠,而不是只着眼於那種一買一賣的合作關係。就是因為有這信念,我才會這麼着重於細心聆聽。移民上除了法律文件的準備,還會有千千萬萬的煩惱和問題,這些事遠比法例要求的條件來得複雜煩心,很多人最後是成功還是失敗,正正就是取決於這方面的分別。雖然香港和英國有時差,但每次客戶有任何查詢,或者文件上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還有任何重要的政策改動,我們都會盡力第一時間作出跟進。雖然有時候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每當想到客人在查詢時的心情,當中的慌亂與迷失可以是非常煎熬的,所以無論多辛苦,我也會儘量給予他們最快的回覆,這也是有時候我要工作到深夜的原因。也正因為知道移民過程中的挑戰實在太多,我一直抱着的理念是要替客人解決最多的煩惱,所以公司希望做到的是客人只需要交低文件,其他事情我們都會辦妥,讓他們可以安心安排其他移居上的準備。不敢講到說我們愛自己的客戶,但起碼我們是真心關心他們的一切,如果一切只建基於商業關係,這根本不可能做得到。所以我最高興的,莫過於客人們感受到我們的態度,然後從那些反應回饋,我們得到的是你難以想像的幸福。我也答應大家,會繼續努力將這種幸福擴展開去。...

街外仍然下着雨,香港的天氣似還未完全準備好踏入秋冬季,但是英國那邊早晚時候應該已經很涼了。晚飯過後我打開新聞在看,說到近日英國又多了人患病,醫院的壓力也很大,這時候我偶爾想起了一位朋友。她是一位很文靜優雅的女士,原本在香港醫院是位資深的管理層,早年已經移民到英國享受她的退休生活。剛剛到英國時,因為要照顧仍在學的兒子所以生活還算忙碌。後來兒子進了大學後她就變得多了不少閒餘時候。那時候她間中會和我聊天,言談間偶爾會流露出一點寂寞。丈夫早已不在身邊的她堅強地兼顧了母親的角色與工作的責任,直到孩子能夠照顧自己,她也曾有一段短時間慶幸能夠好好休息一下。但就在兒子升了大學之後,她在所有負擔都鬆了之際,卻同時意識到自己還是有着足夠活力,退休生活似乎還未完全適合自己。她跟我說了一些想法,也分享了一個人在英國的孤獨。她試過嘗試彈琴畫畫,但這些事卻未能填滿她的生活,期待兒子周末回家過夜彷彿成為了她唯一的寄託。我跟她談了幾次,後來我發覺也許重新開始工作對她來說應該是件好事。由於我知道她的經濟壓力不大,於是便鼓勵她嘗試去做義工。她初時也有一點的懷疑,但抱着試試無妨的心態,便開始在網上尋找一些義務工作機會。不久後她便開始了在一些福利機構如老人院及醫院,做一些陪伴病人及老人家的工作。那些工作主要都是跟對方聊天,有時喝茶或者玩些小遊戲如下棋或是玩啤牌。開始了做這些義工之後,我的這位朋友明顯比以前變得開朗,因為除了那些病人和老人之外,她也多了和在那些地方工作的職員溝通,也認識了好幾位新朋友。這些朋友讓她由原本一個人的世界,帶到社區裏並認識了更多的人。後來她跟我說,要不是開始了這些義務工作,她好像連自己有沒有移居到英國都不肯定。因為從前的她,除了跑跑超級市場之外,一天到晚都只是躲在家裏。現在她在社區裏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間中也會出席一些小聚會,並在閒暇的時候,以自己過往的專業知識幫助有需要的人。現在我們還有保持聯絡,但她找我聊天時再也沒有之前那種帶有寂寞的情緒。最近她還告訴我有家附近的公司想讓她全職幫忙,一邊說着她會好好考慮的同時,我都感受到她融入社區的喜悅。其實我明白,是否有酬勞從來不是她所着眼的,反而是那種被接納和被喜歡的感覺,才是令她快樂的原因。如果你也是身在外地,未曾完全融入當地生活,而又有一點空餘時間的話,我也鼓勵你去試一下當義工,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體驗。...

秋天靜悄悄地降臨,為街道添上不一樣的景色。人來人往的街道上,一位年屆70歲的婆婆,正拉着手提車,在中環繁囂的街道上走着走着。她身旁的那位他,早已跟她走過了悠長歲月,這刻則手執着文件袋和電話,似乎正在看着地圖,尋找着目的地。走着走着,終於來到德輔道中166-168號,乘坐電梯,到了7樓。他倆對望了一眼,按下門鈴⋯⋯經過接待處,來到會議室,他倆緩緩地坐下,在接待員送上兩杯熱騰騰的伯爵紅茶時,他們也慢慢取出帶來的文件,放到會議桌上。最近查詢有關配偶簽證的朋友很多,我在會議室裏遇見的,不少為居英權二代的朋友。而像婆婆一樣,早在九零年初,以居英權一代取得英籍的,卻比較少見。她慢慢地說出倆人的故事,聽着聽着,實在有點感慨。移居英國的想法,早就在計劃,但在BNO計劃公佈後,卻認真開始實行起來,為的是趕着在一月的BNO旺季來臨前,提早作出申請。我們也有稍稍提到,配偶簽證和BNO簽證,最大的分別在哪裏?簡單而言,根據現時最新的法例,配偶最快可以在五年後申請永居,取得永居後便可以立刻申請英籍。相比起BNO的5+1,整整快了一年。至於五年後的申請流程是怎樣呢?其實,申請人最快可以在達到五年期限前的28天,在網上遞交申請表格,然後再預約到就近的簽證中心影相和按指紋。由於最近移民局推出了新的DVI App ,部份符合資格的申請人,還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程式拍照,免卻了親身到簽證中心的手續。她很用心地聽着我分析有關的條例,在筆記簿一字一字抄了下來,包括有關文件的準備、申請的流程、審批的時間,以及如何按着他們預計的日子,在最佳的時間作出申請。這天的會議很特別,我們談了很多很多,他們也很用心記下了很多很多的資料。最後,我為他們送上今年出版的新書,婆婆看到我的簽名和我所畫的貓貓(有收到簽名版的你們就會明白),也都會心微笑起來。最後,他倆一起向我道謝,在黃昏燈光的映照下,他牽着她的手,緩緩地離去,繼續計劃人生的下一步旅程。看着眼前這一幕,我心裏默默祝願,他們接下來的旅程要幸福快樂。延伸資料:對於居英權二代的小朋友而言,如果小朋友在18歲前和雙方父母一起在英國住滿了三年,並達到相關的居住要求(三年內沒有離開英國多於270天),更可以在第三年直接申請英籍,相比BNO整整快了三年。*相關法例記載於British Nationality Act 1981 section 3(5)...

很多人對於移民會有着許多的顧慮與計算,難免會思前想後,要權衡得失才作出這重要一步。相對地,也有些人卻是由一開始已經懷着夢想,對於移居英國有着從心底發出的渴望,到終於成功到來,幸運之處不只在於成功拿到簽證,而根本就是夢想成真。在我今年的新書封面其中一張照片,是他們一家人的故事,一切要從很久之前說起⋯⋯「我自小出生家庭環境不算太好,心裡面有自己想做的,卻受限制於種種條件。 二十多年前我畢業時心裡面總希望可以繼續進修,於是我花了四年時間去工作並努力儲錢,到儲夠了一定數目,我便隻身跑到去蘇格蘭的 Stirling 大學繼續學業。那時候我的經濟其實頗為拮据,到畢業時盤川幾乎都用盡。臨離開回港前,我望着大學的湖景,一份不捨之情縈迴心底,那時我想,如果有一天可以來蘇格蘭定居,那該有多好啊!這一別二十多年,我回到香港重新開展事業,工作算是順利,家裡的經濟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自己也成了家,那件心底裡的願望就一直擱下。直到兩年前在工作上的轉變,因為當時我所服務的公司正進行架構重整,跟公司討論後,正好是個讓我退下來休息的好機會,於是我又有了決定自己未來道路的機會。很多人問,移民英國到底是想要一紙居留權?一本護照?還是一個新的開始呢?對我來說,那是完全沒有苦惱的一個決定。除了我自己個人的喜好之外,對於下一代,我更希望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理想。大家都知道,在香港個個心裡面的高尚職業無非是醫科、商科或法律,但到底是否真的每個人都想做這些事?於我來說,如果可以做個 Magician、Designer,甚至想做第二個 Beckham 都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你喜歡與否。人們說移民需要有決心,我呢,卻只覺得開心。可以重拾到來蘇格蘭定居這夢想,我當然是二話不說立即準備申請。那時候有朋友找過其他移民公司並介紹給我,但上到去和那些公司傾談之後給我的印象,卻是這些公司只着眼金錢,很少顧及客人感受及付出關懷。難得遇上 Janine,得到她的幫忙實在是我們的幸運。除了短短四個月就成功拿到簽證之外,我的大仔原本計劃到歐洲升學,只差兩天就十八歲生日的他也成功跟隨我們拿到了簽證,可以和我們一起到蘇格蘭來升學,實在叫人感恩。現在我們一家來到蘇格蘭生活,生活上種種挑戰不時出現,像我的大仔就幸運地拿到大學獎學金,大女兒在校內的功課也獲得老師們欣賞,唯獨小女兒就因為適應問題有點挫折,不過即使有各種順利與逆境,我們還是會非常勇敢地面對。公司營運方面我從不太擔心,因為我們抱着都是平常心,盡力的做,成功失敗也不過是生活的歷練。只要確信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就可以一直保持那幸福愉快。願你們在香港可以一切順利。天佑香港,香港人加油。」...

本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傍晚,但一天的尾聲,卻因為一個短訊而變得美好。訊息由英國隔着天空與海洋傳來,寫訊息的人是我多年前的一位客戶。她是我眾多因為工作關係而認識,卻成為了親近好友的其中之一。記得那年,她因為想讓兩個女兒到英國讀書,自己也申請了簽證一同前往。四年多前的回憶一一湧上心頭。 她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會說,就像秋天的陽光那樣吧,相見時看似沉靜,但內心卻是爽朗又樂觀。那年她為了女兒而決心在英國開展新生活,把在香港的小生意搬到英國去,一切從新開始,但不見猶豫。讓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一直跟我強調自己的英文好差好差。其實對自己英文沒信心的客人我也有遇過不少,但她對於自己英文不好,又願意如此勇敢面對的例子卻也不多。她常說自己年輕時讀書不多,很早便出來工作,一直沒甚麼機會接觸英文。說她勇敢面對,是因為當初她決定做簽證申請時,便立下決心要把英文學好。每天看很多的報紙,又看很多英文電視節目,由初時看一篇新聞幾乎有一半的字不認識,到考 IELTS 成功申請簽證時,我看到她的進步實在非常明顯。到英國之後,她在經營一家小餐廳的同時,工餘也很積極地投入社區義務工作。她告訴我最大的原因,是希望可以把英文練得更好,讓她可以更好的投入英國生活。短訊的內容是講她成功在 IELTS Life Skills 的英文試中合格,連同 Life in the UK 也順利完成,接下來便可以正式的申請永久居留的身份。看到短訊我深深的被感動了,因為她為了生活,願意努力地克服種種巨大的困難,到了英國也沒有一直讓自己的心留在過去。現在我和她溝通時,很多時都是全英文的對答,而她的英文能力已經非常好。即使她有時還會笑自己的「港式口音」一輩子都改不了,但她卻是真的一點也不介意,因為在英國的朋友都說很喜歡她那充滿特色的口音。最重要的是,無論甚麼口音,她與朋友之間的溝通可以百分百沒問題。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英文並不是甚麼洪水猛獸,只要願意放開心去接受和學習,永遠不會太遲。如果即將準備要到英國去生活的你,也擔心自己英文水平不好,記住好好加油,只要有信心和勇氣,沒有甚麼事是我們做不到的。...

天色有點陰,外面風吹得正緊。打風日子,我的工作卻沒有減少。除了很多正在處理的簽證申請之外,最近也有很多新的朋友跟我查問各種有關移民的問題。大家最關心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移民之後的謀生。有些人希望去打工,也有人預算做點小生意。講起做生意,過往我幫過不少朋友以投資簽證,又或者是公司代表簽證移居英國。從他們本身或是周遭,我聽過很多不同的故事,有成功的,也有充滿艱難的。我記得最好的例子,是曾經在我書裡面的一位朋友,他早早就立心要在英國闖一番事業,投資開了一家超級市場。因為由一開始他的原意就是想來創業,資金和計劃都準備充足,去到英國之後,也全比投入事業發展,短短時間就已經做得有聲有色。另一個同樣是我協助辦理簽證的朋友,他和一家人選擇了在蘇格蘭定居,開了一家港式茶餐廳,規模不大但很多事親力親為。認真地做得到很多本地人支持,賺的不多但算是營運得健康,更重要的是家人得到了比香港更有質素的精神生活。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到的,是在英國經營公司的成功與失敗,回報其實都很直接。你願意花費多少金錢與時間的投資,就換來相對的成績。你可以忘我地投入,能得到的成就自然更大。如果你想要得到平衡的工作與生活,同樣沒問題。最重要的,兩者共通的地方,都是大家同樣認真把計劃裡的事一一實施。我也有聽過一位朋友分享,說自己沒有營商經驗,一開始時有了基本計劃,到埗時開始營運,明知開初一定有段時間要守,卻在真正經歷時又失去了信心,計劃了要花的金錢只是想盡辦法慳起來。自己懂與不懂的甚麼都一個人做,到頭來公司發展更慢而且也達不到專業。錢最後的確是花得沒預期多,但因為公司也沒辦法好好做出專業的樣子,最後等於完全的浪費了。這位朋友跟前面提及的兩人,他們的最大反差,其實就是源自於那份堅持。這位朋友我沒有太多可以幫忙,畢竟營商不是我的專業,但我卻仍然給他鼓勵,因為起碼他明白自己的毛病在哪裡。而我相信,知道自己的錯誤,才有機會改正。只要鼓起勇氣從新開始,總有成功的一天。...

七月的炎夏, BNO 簽證方案公布後的屆日,我如常回到公司,處理着當天的工作,準備着第一次的直播。這時候,辦公室的門鐘響起,原來是郵差先生為我們送上當天的信件。只是,今天的信件似乎有點不一樣。細細望着那淡淡米黃色的信封,跟窗前透進的陽光有着和諧的呼應,上面貼着英國的郵票。我小心翼翼地用開信刀打開信封,抽出信件的同時,回憶湧起⋯⋯記得大約九年前,有一次,跟隨法律學院 Middle Temple 到 Cumberland Lodge 進行模擬法庭訓練。那個星期天,我隨大夥兒一起在 Windsor Great Park 散步,走着走着,眼前呈現的是Royal Chapel of All Saints,我跟着一起走了入教堂,一起唱聖詩,一起安靜默想。那是我第一次在英國參與崇拜,也是第一次,見到英女皇。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英女皇偶爾也會在那裏崇拜。能夠遇上,實在難得。畢業後在英國工作了幾年,然後再輾轉回到了香港。這幾年間,曾經跟大家一樣,走在街上,見證着時代的改變,也見證着香港人或去或留的掙扎。兩年前,我的寫作之夢成真,出版了第一本的作品。這年,我在瘟疫蔓延時,寫下了同一系列的第二本書《擁有同樣寄望 香港人移居英國的故事》,記錄的是一個又一個香港人移民英國的故事。第二本書差不多完成之際,我特意邀請了幾位朋友給我撰寫序言。這時,我想到了她,心想,如果她可以知道,這些香港人的故事,那就好了。於是,我決定給她寫信。信件寄出的一刻,我的心裏是抱着期望的。可能會有人覺得這個想法很傻,但我卻是由衷的相信,會有這樣的可能性。就像許多香港人一樣,在艱難的時代,仍然相信改變的可能。英倫移民Janine Miu#16:出書記 - 英女皇的回信結果,經過三個月,我竟然真的收到回信,既是感動,也是感激。負責協助女皇給我寫回信的女士在信中提及,雖然女皇沒辦法親自為我的著作當推薦人,但仍感謝我的來信。我執着那淡黃的信紙,凝望着中環繁華的街道,想起了那句歌詞,原來只要相信便看見⋯⋯...

Enquiry
Appoin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