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週末太平山街的路上人來人往,但氣氛寧靜平和,這個地方總是像有魔力般,讓人感覺回到舊時那美好的時光。 我在舊店與老街之間徘徊,感受着那浮游在空氣中熟悉的溫暖。我喜愛這地方,但平日卻不常來,這次卻是為新的著作拍下照片,算是工作緣故。 拍攝進行到一半,休息的時間裏我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享受樹蔭下許久未有的閒適,地方一行螞蟻在搬送着一些食物碎片,我想起了許多在英國奮鬥着的人們。 最近聽到幾個好消息,一位朋友到了英國一陣子,終於回到自己熟悉的機電工作擔任工程主管;一位當護士的朋友經過長時間的努力,重新考回護士資格,可以再次穿起專業的制服;一位做會計的朋友,花了不少的時間去進修英國的相關知識,終於又找到了會計師樓的工作。 三位朋友的經歷相當相似,他們到英國移民都有一點日子,但在初到步時,卻因為執照與專業資格不能直接過度到英國使用。 為了適應新生活,他們的時間都投放到家人身上,自己的本業只能暫且放下。為了支撐生活,他們後來都開始了從事一些低技術的工作,當中有在超級市場做店務員,有在餐廳做侍應,也有買了車子當上送貨員。 那段日子他們都不快樂,雖然口裏跟別人說能到英國生活就該感恩,但我每次和他們聊天時,我總聽得出他們對生活妥協而帶有一點落寞。 我知道不能逼迫他們去做甚麼,畢竟每個人都懂得衡量能力作取捨,然而我卻始終鼓勵他們如果到一天生活穩定了,就可以考慮把失去的重新拿回來。我的這三位朋友,分別在經歷一段時間後,終於慢慢重新嘗試,並最後好好地走上了屬於自己的路。 英文難考核難見工難,很多人說這樣難那樣難,但我總是說,難不難不在於別人給你的要求,而在於你自己給自己的要求。何況,愈是難的事情,不才更有價值嗎? 到英國去每個人的心態都可以並不相同,如果你想找尋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不要認輸,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縱使前進速度有多慢,但一定值得的。...

多年來,移民英國對香港人來說,都是個受到關心的題目,尤其是近年的社會環境改變,更增加了移民的數目。 坊間向來都不乏各種資訊,既有由媒體製作的各式資訊,還有更多來自許多移民到來的人們,把親身經驗紀錄分享。這些許多的訊息原意都是出於善意,但每個人的說法都有主觀條件在內,加上數量既多且雜,想要從這些資訊中尋求合適的幫助,有時難免教人感到花多眼亂,而且真假難辨。 回望過去,從事英國移民工作已十年,我在公司專頁裏一直盡力以自己的專業和經驗為大家提供各種準確資訊,又或者有時會協助釐清種種誤解和傳言。此外我也一直嘗試尋求各種方法去接觸更多的人,例如運用不同的社交媒體、和各個傳統媒體合作,又甚至是自己推出著作,都是希望藉着不同的渠道,去盡量把正確的資訊帶給大家。像是你現在看着的 shemom 專欄,又或者是我過去的兩本著作《只想追趕生命裡一分一秒 移民英國解讀101》及《擁有同樣寄望 香港人移居英國的故事》,都是我盡量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抽出空餘時間去創作的。 今年我已經給自己訂下了又一次的挑戰,就是撰寫我的第三本著作《離開以後,你還好嗎》,嘗試以更感性的角度去探討留下與離開的人之間的感情,與各自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此外我也受到媒體邀請參與一些非常實用的資訊性刊物製作。以上種種,無非是我認為自己在工作以外,也很應該把能力貢獻給社會。 我明白到再多的付出,都沒辦法可以幫助到全部香港人,但即使我的力量再微弱,即使我最後只能幫忙很少數的人,我也願意盡最大努力。我只希望你們明白,移民的路看似孤單,但也還會有許多人跟你們共同進退,希望你們可以保持信心,去走出自己的全新大道。...

摩天輪轉了一圈,我們在這裏道別。 一起於女校成長,一起經歷公開試,一起去畢業旅行,一起到歐洲遊歷,那次的旅程,改變了我後來到英國留學進修之旅。 半年前的某一天,你突然告訴我:「我要走了。」半响,我說不出說話,凝望着你,問道:「要到英國嗎?」你點頭微笑,跟我說起你嚮往的英國生活,眼裏充滿着期待。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去年暑假 BNO 簽證計劃推出後,短短的一個月內,你跟家人已經賣了房子,決意離開。那一刻,我很佩服你,佩服你的決心,你的瀟灑,你的說走就走。 很多移民的家庭,都是為了下一代而離開,而你的故事,卻不一樣,一個人,帶着年長的爸爸媽媽一起離去。 記得我曾經問你,打算到英國後,有什麼計劃呢?你說,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到了那邊,做什麼也好,總之,就是重新開始。你甚至跟我說,已經有定最壞打算,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都可能沒有工作,到時候,可能會先在英國不同的地方遊歷,直至找到可以安頓的工作和城市。 隨着離開的日子越來越近,我知道,你的心情越來越複雜。復活節假期過後,學校正式復課,而你,卻正要跟校園告別。最後上課的那一天,你說,你忍不着流下淚來,學生含淚跟你拍照,而你卻安慰他們,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你說,學生之所以不捨,是因為,在短短一個月內,同一個校園,已經有四名教師跟你一起離開。 這個晚上,我跟你相約在中環海旁,一起登上了摩天輪。隨着摩天輪緩緩上升,維多利亞港兩旁的景色,映入眼簾。 「香港的夜景,真的,很美。」我望着車廂外的景色說。 「能夠在離開之前,這樣欣賞一遍香港的夜景,真好。」 「其實,是什麼讓你有這樣的決心離開?」終於,我忍不住問你。 然後,你跟我說起你的恐懼,包括校園裏的情況,錄影的網課、通識科的矛盾、教師之間的恐懼、學生和教學語言之間的轉變。是那麼的一次,我深深感受到,在這個艱難的時代,驚濤駭浪的日子,作為教師的矛盾與掙扎。 「其實,你有沒有打算離開?」終於,你也忍不住問我。 我跟你說了很多很多,心底裏,也想了很多很多。 「再見了。」你在摩天輪下,給了我深深的擁抱。 「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在英國相見。」 生命是有很多的抉擇所造成,每一天都有不同決擇的機會,每一個決定,總會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無論是留下來或是離去,到最後,都是自己的選擇。 親愛的,在幸福降臨之前,請好好愛自己,好好活下去,英國見。...

英國最近就BN(O)申請公佈最新指引,就家庭單位申請先後放寬條件,指引原文如下:(Extracted from BNO visa guidance p.26-27)1) You should check whether dependants have applied within 48 hours of the main applicant unless the concession below applies.除符合以下條件,否則在主申請人作出申請後48小時內,家屬亦要完成申請程序。2) It is permissible for the BN(O) status holder’s spouse or partner and dependent child under 18 to apply for the...

手機傳來一張照片,四月的倫敦竟然下了雪。她是我幾年前一位客人,現在一個人帶着孩子在英國居住。我還記得申請簽證時,她和丈夫一同上來我公司時的情景。兩人牽着手走進會客室,平靜地坐下來和我討論申請簽時,他們兩人的神態、動靜通通都有着一份默契。我以為,他們的故事會不一樣。然而,直到要正式辦理簽證申請時,客戶卻只剩下了一個人。兩個人在經過向我詳細咨詢後,考慮了經濟條件、生活安排等事情,認為如果要為了讓他們的孩子穩妥地得到英國居留權,連太空人的方式都並不理想,只能以離婚作為最後選擇,再讓孩子跟隨母親到英國居住。當她第一次告訴我這個想法與計劃時,我先以律師的身份告訴她有關規則上的種種需要注意事項;然後,也忍不住以朋友的身份和她談論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她的想法緣由我清楚知道,故事矛盾又諷刺,為了孩子的幸福,而必須犧牲自己的幸福。然而,孩子又真是幸福嗎?最近收到這樣的查詢特別多,而我卻明白到,世界上就是有些事、有些考慮都是當事人自己才知道。能夠不分開的話當然好,但因為制度上的限制,情非得己之下,這些年來,有人選擇見步行步,亦有人會選擇不顧一切地忍痛前行。然而,以年來計算分隔異地的愛,你難以想像當中的困難與挑戰可以有多少。即使對於最堅貞的愛情、最互信的關係、最真實的情感,也是非常苛刻的。經年累月之下,那些裂縫大得旁人都看得到,而記憶中的眼淚也不知弄濕了幾個枕頭。他們最終能否再次在一起?我不知道,但願如此。...

公司同事都下班了,我留到最後,終於把工作做到一個段落,才慢慢地收拾。 一個人望着偌大的辦公室,我想起了那些年剛起步時只能租用別人的地方去營業,一切彷彿昨日。 公司成立到現在,規模大了不了,有些朋友說羨慕我的發展看來順利。聽到這些鼓勵,我有時也會問,這刻的自己算不算上成功? 公司規模大了,工作量其實也大了不少。尤其是BNO簽證的查詢數量非常大,我們團隊花在處理申請的時間也不比其他簽證少。而我更大的挑戰,是在於因為團隊不斷的壯大,所以我就必須時常抽空去指導新加入的同事。 移民顧問的工作是不能容許犯錯的,所以我也沒辦法讓新同事在邊學邊做的同時太過放心。平時同事下班了,才是我開始覆核工作的黃金時間。 工作多了挑戰大了,朋友會擔心我壓力太大。事實上正因為壓力巨大,我才明白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 幾年前申請移民簽證的客人們,絕大部份都是有自己的人生計畫,我的角色只是把他們想做的東西實現。但這年來許多找我幫忙的,都是因為種種原因感到徬徨的。 這許多的他們在我眼前坦白了種種軟弱,對人生和前路失去了信心,因此才需要一個方向或是一個新開始。於是,我就在這段時間裏面,努力地擔當他們的小夜燈。 你們未必明白,工作上有些快樂與滿足,是遠遠大於金錢回報的。 面對着許多想要我幫忙的人,我甚至有非常少有的幾個例子中,提供了部份義務協助。當有些人習慣斟酌一些對他們來說並非足以影響生活的小數額的時候,我時常會想,把從工作中獲得的部份資源,放到社會上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這件事不是很美好嗎? 努力地做好自己的角色,然後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回饋社會,我不敢說這想法值得幾多掌聲。只不過,在壞時代裏,嘗試做更好的人,是我最簡單的信念。...

房間內沒有聲音,掛鐘分針清脆地走了一步,空氣彷彿凝結了。 這段日子以來,會議室裏總是輪流轉着不同的人,各自述說不同的故事。 當中,有人徘徊在離開或留下來的掙扎,有人徘徊在一段關係的結束與新生活的開始,有人停留在理想生活與現實關係的落差,然後有人決定勇敢向前,有人卻駐足停留。 許多時候,因為我們都沉默下來;對方沉默,把一段過去好好地說了出口;我沉默,是因為我懂得這時候需要做的不是安慰,而是傾心聆聽。 這些年來,我聽過許多故事,如果你問我學懂的最有用的是甚麼?我會說,就是靜靜地聆聽。講故事的人之所以願意向我訴說內心種種,是因為我知道,他們只是想有個人願意陪伴在側,讓他們可以好好地把故事講完。 上一次我寫文章,說很多人移民安排各不相同,實在是因為各有故事,別人不應該也沒資格去指點,即使是建議也沒有太多意義,真相與實質的考慮,只存在當事人的心中。 幸福快樂的方式總是最簡單的,但悲傷與憂愁的種類卻有千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許多人在聽到別人傷心的故事時,會有種衝動去替對方想辦法解決,又或者是試着說一些話去讓對方感覺好過。 但其實這些都是沒必要的,因為你說的種種安慰說話,其實對方大部份都肯定已經反覆在心裏面思考過。在別人煩惱的時候,你以為只有你能夠一下子就把所有問題指出來,又或者以為自己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對方的憂慮,都有點太理想化。 人們面對問題,大部份其實早已有答案,要走出困局,最大的敵人也只有自己。 以我工作上遇到的人們來說,移民路上的許多問題,講到底還是得靠自己,別人能夠幫助的總有限度。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些面對着困難的朋友,或者就試着耐心一點聽他們訴說,告訴他們你會在旁邊支持他,也許這就夠了。...

夜靜悄悄降臨,中環繁囂的街道上,人來人往,來去匆匆,彷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而我,也一樣。隨着 BNO Visa 的推出,申請的條件相比以前的移民途徑寬鬆得多,儘管如此,卻仍是有人歡喜,有人煩惱。決心一家人一起走的早已做好了準備,第一時間入紙申請,甚至有些已經提早過了英國,這些人們倒是沒有太多煩惱,只需把精神都用來迎接新生活。仍然在香港的,有些卻猶豫不決,而且各懷心事。最近接觸的故事特別多,許多的家庭裏面一個想走,另一個不想走。有時候不想走的是男方,有時也可能是女方。不想走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放不下事業、多年建立下來的人脈和生活圈子,也可能別的一些事一些情。可能大家會問,BNO Visa 的條件已經很寬鬆,為什麼有人仍然要堅持用太空人的方式呢?以前我都不太明白,而且總是說不鼓勵這做法。但隨着近來接觸這樣的個案愈來愈多,差不多每一天,都有客戶來到會議室,跟我訴說他們的家庭狀況。曾經有客戶分享,去年政策剛剛推出時,說好了一家人要齊齊整整一起走。大家滿心歡喜的為移居英國作準備,找地區、看學校、看房子、買房子。怎料到了最後一刻,另一半突然說不去了。於是,有些申請人停滯不前,有些人房子都買好了,有些則已經填了申請表格約了簽證中心,有些甚至已經獲批簽證。但突然間,另一半說不去了,於是一夜之間,整個計劃霎時停頓。從他們的故事當中,我看到很多深層次的家庭問題。婚姻的路不容易走,有人面對困難時,會決定無論如何都不放開對方的手,兩人決心一起走下去;也有人走了一段道路,發現分歧太大實在走不下去,繼而只能設法分開,再爭取小孩子的管養權和離港令等事宜。故事聽多了,有時候被牽引進別人的生命,我難免感同身受,沉沒在那些悲傷與感慨當中。人一路長大,社會生活過來,讓每一個我們都變得千瘡百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有自己的掙扎。別人不說的話,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所面對的處境和難關,到底是有多大。大道理人人都會講,但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又有幾多人可以理智得不受任何傷害地做痛快的決定?從聽着每一位他們的說話,我一直也在學習和成長,也借着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我所學到的這一課堂,瞭解到每個人都會有的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們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都不用急着向別人指點說教,尤其是對於我們所重視的親人或朋友,或許可以做的,就是默默在旁支持,不必多說半句以為有用的話。經歷着如此艱難的時代,我們在工作、生活、經濟、家庭、感情都必定有挑戰要面對。但願每一位香港人可以得到幸運的眷顧,拾起信心走出重重難關。#Everyone is fighting a battle we know nothing about...

看着窗外的景色,告訴自己肩膊要記得放鬆下來。 連續個多月來的忙碌,隨着政策的塵埃落定,我的工作終於可以算是緩和了一點,並可以有多點時間跟朋友們聯絡。 到外地定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過去也有很多客人在我幫助他們成功移民之後,會時常跟我聊天訴說新環境的不容易。 放下了香港的事業家庭朋友,在英國從新開始,沒有別人在身邊支持總是讓你感到額外孤單。但最近由香港移居英國的人數一直在上升,短時間之內出現許多差不多時候出發的人抵達英國生活,這些同樣來自香港的人們因為處境相似,很快會就形成一些大小群組。 這些都是件好事,畢竟新國度人生路不熟,大家如果可以互相照應互相分享經驗也是好事。但最近有時聽到一些朋友講述這些群組裏面,會開始出現許多負面行為,讓人感覺不好受。 所謂負面行為,並不是說一些單純地發放負能量的說話,而是在人與人之間築起圍牆,有時互相指責埋怨甚至是攻擊。 資金不夠的沒收入的有時說一些為了慳錢而稍微誇張的手法,引來條件較好的人們嘲諷取笑;找到工作賺到錢的有時分享一下生活享受,又會引來處於困難當中的人們侮辱中傷。 這許多對別人批評的說話,如果是客觀的倒也值得當事人警惕改進,但如果是過份主觀的只為發洩情緒,則有點欠缺價值。 近年香港人經歷着巨大困難,情緒受到影響我是明白的,但有時候因為壞情緒而形成有機會傷害他人的態度,仇恨只會製造仇恨,並不會給任何人帶來益處。 互相標籤互分等級這些事在過去幾年間讓我們都受到很大的傷害,其實想一想,這些各人自己的生活取態,必然是有其原因與需要,只要不是傷害到別人,我們為甚麼不寬大一點,對自己人好一點? 香港人現在需要的是互相幫忙扶持,你贊成嗎?...

BNO Visa 於一月底開始了接受申請,部份申請最近紛紛獲得成功通知,伴隨而來的,就是「幾時出發」的決定。不少人原本預計 BNO Visa 的批核時間,都會參考官方之前提供的 12 星期這數字,但最後卻比預算早了很多獲批。{經網上表格申請}由於按規定,移民局要求以網上申請 BNO Visa 的申請人要於簽證生效之後 90日內出發到英國,雖然申請表格上有一欄可以填寫「預計到達英國的日期」,但根據最近的獲批個案,移民局在獲批簽證的那一天,便會正式生效簽證,也就是說,五年的簽證時效,是由「獲批日期」開始計算。因此一旦收到通知,其實就只剩下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起行的準備可謂急不容緩。過往申請其他簽證的人們,為了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時間作準備,因此都會選擇在 90 日內先到英國短暫逗留,做了「報到」的程序後再回香港慢慢處理移民安排。但近月來香港因為疫情關係將英國列為最高級別的警戒國家,如果到了英國要再返香港,就起碼得花費 21+21 總共 42 日的隔離,這對於大部份人來講都相當苛刻,故此如果要出發,就可能需要預算在短期內回不了香港,並正式開始英國的生活。{經 mobile app 申請}此前曾有一個說法是以 mobile app 申請 BNO Visa,將會沒有入境期間限制,但這卻引來一些爭議和誤會,我嘗試在這裏給大家一個簡單的說明。首先,BNO Visa 所提供的,是讓申請人在「獲批日期」開始計算,五年內居留英國的資格。如果申請者在這五年內符合申請「永久居留」身份的條件,你就可以在五年之後作出申請,並獲得正式居民身份。如果你在這五年內並未符合申請「永久居留」的條件,五年後簽證到期前,便需要再申請續簽,以延續你的居留身份,直至你滿足申請「永久居留」的條件。當中一些人有所爭議之處,是在於所謂「沒有入境期間限制」,並不是真正完全沒有限制。因為從得到批核的簽證信件當中,都會列明五年的簽證時效,也就是說,假使你延至第五年初才到英國,你的簽證就只會剩下一年的限期,並需要於第五年後安排續簽。{五年後申請續簽的可行性}至於如果在首五年的 Visa 年期內沒有達到永居標準,你的確是可以有機會再向移民局申請續簽,但前提是要英國在五年後政策並無改變,而 BNO Visa 仍然存在及容許申請,當中的風險就必須要注意。香港人計數好叻,但機關如果算得太盡,令到你整個移民大計受到影響,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希望大家留意一下。...

Enquiry
Appointment